“卡西尼-惠更斯”计划
“卡西尼-惠更斯”计划是一个由美国国家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意大利航天局三方合作的对土星进行空间探测的科研项目。卡西尼土星探测器由美国国家航天局负责建造,以意大利出生的法国天文学家卡西尼的名字命名;惠更斯探测器以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惠更斯的名字命名,由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司负责制造,属于欧洲航天局所有。
1997年10月15日,搭载着惠更斯的卡西尼探测器离开地球,开始了漫长的土星探测之旅。 2004年7月1日,在太空旅行了7年后,卡西尼探测器进入土星轨道,正式开始其为期4年的土星探测使命,将对土星及其大气、光环、卫星和磁场进行深入考察。 2004年12月25日凌晨,欧洲“惠更斯”号探测器于脱离位于环土星轨道的美国“卡西尼”号飞船,飞向土星最大的一颗卫星土卫六。 2005年1月14日,抵达土卫六上空1270公里的目标位置,同时开启自身的降落程序,穿越土卫六的大气层,成功登陆土卫六。 |

卡西尼出生在意大利,后到法国,担任巴黎天文台首任台长。1675年,他在对土星光环进行观测时,发现在这个光环的中间有一条黑暗的缝隙,把光环分为内外两部分。后来,天文学家就把这条缝隙称为卡西尼环缝。 |

38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用望远镜观测土星的时,发现土星的圆面两侧有好像人耳朵一样的东西。1659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在经过更精细的观测之后确定,土星的这两个像耳朵一样的东西,实际上是连在一起的,是一个环绕土星的扁平圆环。 |
|
 |
|
“惠更斯”脱离“卡西尼” 人类探秘“土卫六”
在经历了7年的漫长太空遨游之后,深受全球科学家关注的欧空局惠更斯号登陆器终于顺利登上土卫六表面,并成功传回了包括照片在内的诸多数据资料,为人类真正了解土卫六提供了珍贵的科学依据。
去年圣诞节那天,惠更斯号登陆器正式与卡西尼号探测器分离,开始了奔向土卫六的长达400万公里的行程,经过20天的长途跋涉,于北京时间14日18时13分抵达土卫六上空1270公里的目标位置,同时开启自身的降落程序,着手准备穿越土卫六的大气层。
|

“惠更斯”号探测全过程
|

惠更斯最早传回的图像
|

惠更斯传回的彩色照片
|

幕后功臣相庆贺
|

“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土卫六表面照片
|

“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土卫六流动的土星F环
|

美国“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土卫六的自然颜色
|

科学家研究照片认为土卫六上或许根本不存在所谓液态甲烷的海洋
|

|